[咖塔的澳洲日記08] 哐啷之後,我們忘了什麼
城市,是一個有機的形體。來自各個地方的人,背負著不同的故事來到這裡,找工作、找樂子、找伴侶、找人生的意義、找夥伴。我們來到澳洲,並不像大多背包客一樣馬上往農場走去,而是試圖成為城市的一部分,觀察、參與、行動。
就像其他國家一樣,在澳洲也有各種形式的非營利組織,地廣人稀的澳洲尤其以組織社區或互助團體居多。這些非營利組織提供各種服務或其他產品,來補足政府在某些層面的不足,滿足社會的某種需求。像是提供論述及學術產出的研究機構、提供婦女教育及社交功能的婦女協會,或是人權議題的倡議組織等等。
然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炊」,即使是利益良善或是背負使命的慈善團體和非營利組織,也都需要錢來發展更好的服務。非營利組織有百百種,找錢的方法自然也有百百種。就像是台灣的小型非營利組織會竭盡所能的努力募款,絞盡腦汁寫企劃申請公部門的補助經費,到處找錢,而大型非營利組織只要擴張近似老鼠會的會員數量,躺著收會費就好。甚至風災過後還可以幫政府蓋不符合居民需求的永久屋,又或者每逢重大節日或重大災難,只要他們登高一呼,善款就會全部到他們那裏去,而其他團體就都募不到款。又或者明明是非營利組織,資本額卻越來越大,不知道往哪擺,又怕被課稅,最後成為雙北市的最大地主,準備在保護區上開發園區,反對聲浪不斷,卻堅持自己是做好事,還要求客運公司撤掉反對他們的車體廣告...嗯,扯遠了。
說起來,這些非營利組織也知道募款是有訣竅的,那就是:趁大家過年過節、心情大好的時候,鼓勵或奉勸大家花點錢做點善事,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毫無例外的,在富裕的澳洲也是如此。對以歐洲移民為主的澳洲人來說,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大概非聖誕節莫屬了。洋人的聖誕節,大概就跟華人的農曆新年同等重要,可以說是一年一度的盛事。聖誕節前夕大部分的人都心情大好,喜孜孜準備放假出去玩,到各大零售業掃貨、囤食物、放鬆等過節(之後兼過年)的時候。這種你開心我開心大家開心的時節,自然就成了各種團體機構搶捐款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