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小攸的澳洲日記06] 飄洋過海的澳洲夢與珍珠奶茶

[小攸的澳洲日記06] 飄洋過海的澳洲夢與珍珠奶茶

背包客在很多人眼中是孤單的象徵,他們選擇做出這個決定,甩開社會包袱成為具有異質性的人,這些人彈性、獨立的為了自己而活,擺脫台灣為了勞勞碌碌於工作、學業的生活,他們可以擁有夢想,他們可以超越現實,他們證明了自己的不一樣。

但隨著背包客前輩的經驗與複製前輩經驗的新背包客們,我漸漸發現,這些我過去認為很不一樣的青年,當我在這一塊陌生的大陸時和他們擦肩而過,我再看一看他們,好像卻又愈來愈相像,有時我開始無法區分這些在澳洲追尋些什麼的年輕人和那些留在台灣的有什麼不同。那些我們說過要來澳洲追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又存在於哪裡呢?

簡單又容易上手的背包客之路

有很多資深前輩在背包社群中扮演著導師般的角色,他們整理各種生活資訊,引導後進的台灣背包客解決各種生活上的問題。如果沒有他們的貢獻,現在恐怕也沒辦法有那麼多的台灣青年能夠在澳洲追逐夢想。

在澳洲的台灣背包客已經超過一萬七千人,選擇到這個南方的異鄉來,很多人是抱著不同的心情與選擇的,有人想來賺大錢,有人想從台灣那個充滿焦慮的地方逃開,也有人想追逐一些自己還不太確定的東西。抽象的夢想很難客觀地理解,但是看著不斷追隨前輩腳步的後繼背包客,一路從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次打工度假簽證、學生簽證,到取得工作簽證、居民權。這樣的路徑似乎漸漸成為許多台灣背包客懷抱在心的澳洲夢。

因為在台灣與伯斯兩地的行動聲名遠播,得到了這些背包客前輩與後進的指責與辱罵,與大多數厭惡這些行動的台灣人對話過程中,很多的問號浮現在我的腦海。 這些在澳洲的台灣人有的剛來到澳洲,也有的來了數年以上的時間,有自己的事業,甚至置產於此。他們帶著怎麼樣的夢想來到這裡?他們為了什麼要成為澳洲居民?他們認同這塊土地,想當澳洲人嗎?還是想要取得更多得資源,過更好的生活,有一天把家人接到澳洲,逃離台灣的塵世紛擾?他們如何看待台灣、又如何看待澳洲呢?當在澳洲的台灣青年成為澳洲文化景象的一部分,我覺得這些人的故事其實是脫離台灣之外,卻又與台灣血脈相連的台灣故事。

懷抱澳洲夢的民族

我和咖塔最近在一個清潔公司底下作短期的工作,工作內容是在游泳池營業時段維持整個游泳池的環境清潔,也就是掃廁所拖地、拖地掃廁所這樣重複的工作。當然這些工作常有些有趣的地方,比如說可以看到澳洲小孩子用一輩子沒看過拖把般的眼神,驚奇的盯著你手中的打掃工具,或者微笑接受來游泳池放鬆,心情正好的澳洲大媽、大叔,在你剛拖好的地板留下鞋印時,對你發自內心的抱歉。(天曉得這份工作就是一直在拖無謂的地、擦無謂的鏡子與洗手臺)

有一次午餐休息時,我和游泳池的老闆閒聊,他過去在雪梨生活了好一陣子,後來才來到伯斯。我問他為什麼雪梨會有那麼多、那麼多的華人,幾乎半個雪梨城都是中國商店。他說澳洲就是這樣一個多元的社會,大概每十年就會有一批不同的移民進來,英國、愛爾蘭、南非、中國、印度。而華人是相當緊密且強大的,他們會聚集在一起,而且幫助他們的朋友一起移民、搬家到這裡,原本小小的華人社區就會愈來愈大。

其實在澳洲做生意的華人何其多,在雪梨逛個半圈就會發現不論目光轉到哪裡,視線中有熟悉的中文字,耳朵不時傳入各種腔調的中國語言,這樣的景象幾乎遍及了雪梨中央的主要街道。我們可以在雪梨找到中國牌樓,市中心的公園裡面有中式庭園,主要的銀行分行都備有中文服務,還可以看到已經在澳洲服務數十年的國民黨辦事處(雖然現在已經隨著台澳斷交而喪失影響力)和他們的青天白日黨徽。聽說在布里斯本,巷弄中甚至有台灣黑道勢力開設的八大行業。其實華人在澳洲勢力還真不小,而台灣人也在其中佔了小小的一塊,即使我們身在不一樣的國家,季節正好與北半球相反,卻常常有意無意的嗅到屬於來自家鄉--那股熟悉的台灣味。

邊際明確的生活關係

游泳池老闆告訴我,有些中國人在這裡生活,他們一個拉一個的進入澳洲,彼此擁有很緊密的小圈圈,但是他們幾乎不與澳洲互動。我告訴他,有些人雖然在澳洲生活,但很多時候只是因為這邊的經濟狀況好,為了賺錢而已。或者更精確的說,他們的確打算生活在此,但是華人的生活方式是「拉起自己熟悉的小圈圈緊密生活」,這可以跟他們所處的環境、土地、文化、社會毫無連帶關係。用社會學的話來說,他們是「鑲嵌」在這個國家裡的人,他們並不在乎澳洲如何發展,在大部分的澳洲事務上都是如此。

澳洲老闆說,這不太好,至少對這個國家是不好的。我告訴他,我覺得這對澳洲來說不是好事,但是對那些華人小圈圈自身來說也不會是好事,畢竟他們活在的世界已經縮得好小,而且跟他們的現實生活抽離,他們少了很多鄰居間的互動、少了公共議題、少了歸屬感。想起從沒少過的亞洲人被澳洲小孩或原住民欺負的事,有時好像華人自己也得付一點點責任。

我向我的老闆介紹了在澳洲最好喝的珍珠奶茶店,我說,那些店就是台灣人來澳洲開的店,他們從台灣空運最道地的原料過來,他們在這裡生活,但是卻生活的與澳洲一點關係都沒有, 他們來這裡待了好幾年也並不全然是因為熱愛澳洲,而是為了做生意賺錢,而且最後他們仍然要回去台灣。老闆聽了以後沉默不語。

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得與澳洲很有關係卻又毫無關係,在這裡的台灣人和在台灣的台灣人並沒有太多不同。背包客們交換(或買賣)著更多工作情報、在家多半爬著.tw結尾的網站,認識一個月以上叫得出名字一起喝酒的澳洲朋友一隻手數得出來(有就不錯了吧)。每個人來的目的都不盡相同,在把握機會出國賺錢的同時,有時台灣人卻是割捨掉了生活,就像在台灣勞碌於工作一樣。阿,這也是台灣味吧。

飄洋過海的珍珠奶茶

那個我心目中在澳洲最好喝的珍珠奶茶店(雖然競爭對手也只有三四家),藉著從台灣出口原物料維持了產品的台灣味,出口台灣原料的同時也為台灣創造了不少外匯,這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地方。偶然認識了這兩位大老闆,整個品牌經營故事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果然,能夠當大老闆的人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有辦法在沒有裙帶關係的國外開拓荒野,這更是需要獨到的眼光與手腕。

他們在澳洲擁有八間分店和數以百計的員工。雖然有如此的營業規模,但他們給的薪水並不是澳洲勞動法令規定的金額。賣飲料的老闆說得理直氣壯:「這不叫做黑工,這只是我們給不到法定的薪水。華人在這裡開店很辛苦,我們很努力要成長,但目前就還達不到」。我並沒有應徵那一間飲料店,不太確定他到底實際給員工多少錢,但當我聽到更厲害的餐廳老闆說他是怎麼雇用員工的,我這才瞭解在異鄉開拓事業的偉大台灣人,是如何能打下這麼一片天。

餐廳老闆很憤慨的說,有些台灣的年輕人是很惡劣的,他跟台灣的餐飲學院合作提供實習機會,讓台灣的學生有機會免費來到澳洲,他供吃供住還包上來回機票,一個月給他們台幣一萬八千塊的薪水,結果居然有學生跟他說他們拿打工度假簽證來,應該拿到在澳洲工作應得的薪水。明明是他們接受條件從台灣過來工作的,你說是不是?

後來那些學生整批被換掉,餐廳老闆終止了與那間餐飲學院的合作,並找了另一間更聽話的學校。賣珍珠奶茶的老闆說這些年他根本不用台灣人,雖然他自己是台灣人,但是他現在絕對不把機會給毛病很多的台灣人。現在還有一堆台灣青年拿著履歷,希望能進到這家飲料店工作,畢竟背包客前輩都說台灣人要照顧台灣人的。

夢想的澳洲與現實的台灣

有人覺得台灣環境實在太糟所以只好出走,也有人想來體驗學習不一樣的生活,大家都對於陌生的國度懷抱一些美好的想像與期待,把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投射上去。但即使在澳洲,社會也依舊很真實,和台灣一樣有很多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好的。最後我們會發現,台灣人在台灣時,和到了澳洲以後好像也差不太多。

很多台灣青年恥笑崇高的理念,他們相信社會的現實,在現實的道路上用現實的方式前進,這就是他們追尋夢想的方式。原本的年輕人慢慢變老,到後來我們也說不清最初走出來時懷抱的夢想是什麼,不知道接受實習計畫來到澳洲,在珍珠奶茶店裡工作的年輕人,當初是否想像得到,並不是離開了台灣,夢想就會近一點。

我想,社會現實從來不曾改變,也不需要特別去相信。不管是在台灣或在澳洲,警察一樣會攻擊抗議的年輕人,老闆一樣會發明各種手段來降低勞動成本,一樣有外勞,一樣有歧視。我們早就不缺那些信仰著「社會就是很現實」的人。在台灣努力一點一點嘗試改變一些什麼的青年,到了澳洲能做的可能也只有一點點。就像在台灣一樣,來自偉大導師的羞辱和小小的鼓勵會一路相隨,不斷提醒自己「放在心裡的夢想還在不在」,這條路我們才能繼續走下去。

願所有抱著熱情與夢想的青年能夠堅定的走著屬於自己的道路,不管在家鄉,還是在他方。